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中國史學史
History of Chinese Historiography 
開課學期
107-1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歷史學系  
授課教師
閻鴻中 
課號
Hist2125 
課程識別碼
103 10510 
班次
 
學分
3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四2,3,4(9:10~12:10) 
上課地點
普404 
備註
A(中國史)群組。
限學士班二年級以上
總人數上限:80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71Hist2125_CHogrp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歷史是一種文化記憶。隨著文化的變遷、社會處境的差異、以及學者際遇和特質之不同,歷史學的精神、目標和形態也展現諸多風貌。回顧、探索其源遠流長、易於漫渙的足跡,品味其中各式各樣的精彩和創意,構成了史學史的內涵。史學的本質為何?方向何在?一切思考,都要以史學史為基礎。

認識史學演進的歷程,瞭解史學在學術、社會和文化環境中的種種交互作用,一窺史學家的學養智慧,釐清史學的特質、功用和可能,乃至進行除魅……,凡此都是史學史研究永不歇止的目標。

史學史的種種探索,憑藉的是以往的反思傳統、現今史學的視野和處境,也有賴於其他學科和思潮的挹注。史學史的可能性很豐富,但目前實際的成果還很有限。要減少失之交臂的遺憾,有賴好學深思的研究者的努力。

中國史學浩瀚淵深,許多獨一無二的傑出著作,呈現出對歷史的深刻剖析、對記憶的敏銳體會,對於我們探討歷史學的可能性、認識中國的學術與文化的內涵,可以提供種種啟發。這門課程兼顧時代特質和通貫性的專題,帶領同學們初步閱讀史籍,考察、比較不同的研究觀點,並嘗試探索一些有趣的課題。
 

課程目標
1.選讀中國史學重要典籍,藉以探觸其內涵、特性與進展。
2.認識並探索史學與其他學術、文化動態和社會發展的關聯,理解史學在文化史中的意義。
3.認識史學史研究的重要成果和觀點。
4.反省史學的過去與現況,進行前瞻性的思考。  
課程要求
1.課前研讀指定讀物,繳交單元小作業。
2.課堂將進行討論問答。
3.分組閱讀史學或史學史名著,完成書面和口頭報告。
4.期中、期末兩次考試。可選擇寫作個人報告取代。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每週五 09:00~10:00
每週二 09:00~10:00
每週一 09:00~10:00 備註: 地點:國青大樓431室(歷史系第三十九研究室)。電話:33669528。 
指定閱讀
待補 
參考書目
1. 錢穆,中國史學名著(臺北:三民,1984/蘭臺,2001修訂版)
2. 杜維運,中國史學史(三冊)(臺北:自印,三民經銷,1997-2004)
3. 謝保成主編,中國史學史(北京:商務,2006)
4. 瞿林東,中國史學史綱(臺北:五南,2002/北京:北京師範大學修訂版,2010,稍增現代
史學史)
5. 喬治忠,中國史學史,北京:中國人民大學,2011
6. 柳詒徵,國史要義,上海:中華書局,1948/臺北:台灣中華書局,1957/北京:中國人民
大學,
2007
7. 蒙文通,中國史學史,上海譯文,2006
8. 劉咸炘學術論集.史學編,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,2007 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9/13  導論.課程介紹 
第2週
9/20  早期歷史記憶及記錄、書寫的探索 附論「輕事重言」與「六經皆史」說 
第3週
9/27  春秋、左傳、國語──記事、敘事與論史 附史官制度興衰 
第4週
10/04  先秦諸子的歷史思想與歷代史學中的子學精神 附論大敘事的誕生 
第5週
10/11  司馬遷與史記 
第6週
10/18  史記(續) 附論歷代通史與鄭樵通志 
第7週
10/25  (接前) 
第8週
11/01  漢書、歷代國史、正史及史館制度 
第9週
11/08  南北朝新史體:隋書經籍志史部目錄、史注 附四庫提要史部目錄 
第10週
11/15  校慶假期 期中考(上傳作業區) 
第11週
11/22  中古史學新焦點:雜傳、小說與地理(神仙與高僧傳) 
第12週
11/29  中古編年史與資治通鑑 長編體、紀事本末體、私著國史及野史 
第13週
12/06  通典與宋元以下的制度史學 附論宋元學者的歷史眼光與史學方法 
第14週
12/13  四夷及外國之史 附論歷史記憶的文化模式 
第15週
12/20  歷史理論與史學批判:劉知幾、歐陽修、鄭樵、章學誠與經史、文史之辨 
第16週
12/27  讀書報告 
第17週
1/03  經世、疑古、考據及其近代流衍 附論國族與庶民生活史的觀念和知識建構 
第18週
1/10  綜合討論:史學與文化 期末考